"没有这颗芯片,再聪明的算法和传感器都白搭!"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赛中,自动驾驶芯片已成为决定胜负的"生死战"。尽管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领跑全球,但最新数据显示,超七成高端智驾芯片市场仍被英伟达、特斯拉等国际巨头把控,国产芯片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突围战。
高端芯片市场:国产份额不足三成
据行业最新统计,2025年前两月国内L2+级智驾芯片装机量中,英伟达凭借Orin芯片以51.4%的绝对优势领跑,特斯拉自研芯片紧随其后占18.8%。国产阵营中,华为凭借问界系列车型的热销拿下16%份额,地平线以7.5%位列第四。但更刺眼的是——包括高通、Mobileye等在内的外资品牌合计占据75%以上市场,国产芯片总和不足25%。
车企的"双轨选择"暴露核心矛盾
走访多家4S店发现,国产芯片更多应用于入门级车型的L2级辅助驾驶。某新势力品牌销售坦言:"我们的旗舰车型顶配版必须用英伟达芯片才能实现高速领航功能,国产芯片版本就只能做基础跟车。"这种"高低分治"的现状,暴露出国产芯片在算力、功耗等关键指标上的差距。一位不愿具名的车企技术总监透露:"高端芯片采购价是国产的3倍,但我们别无选择。"
技术攻坚:从"能用"到"好用"的蜕变之路
在合肥某芯片产业园,工程师小张正盯着满屏的数据:"我们最新一代芯片总算力追平了上代英伟达产品,但功耗控制还需要突破。"华为智能汽车BU负责人近期公开表示,其最新ADS3.0系统已实现"重感知"技术突破,但要匹配这一系统的芯片仍需2-3年迭代。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则透露,正与比亚迪等车企共建联合实验室,目标三年内将国产大算力芯片装车量提升十倍。
政策东风与资本活水加速赛道升温
面对这场"芯火相传"的战役,国家发改委最新出台的《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》明确提出,到2027年要实现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超60%。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,今年前两月智能芯片领域融资事件达17起,融资总额突破百亿元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财报会上直言:"我们已向本土供应商追加5亿元研发订单,期待看到更多中国芯的高光时刻。"
夜幕下的上海临港,某芯片测试中心依然灯火通明。工程师们正在模拟极端天气下的自动驾驶场景,屏幕上的数据流如星河闪烁。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役,不仅关乎车企的利润表,更决定着中国汽车工业能否真正掌握智能化时代的"芯"话语权。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:"当国产芯片能同时做到'算得快、耗电省、价格优',才是中国车企真正扬眉吐气之时。"
